《鹿乡情缘》(4)

  “算啦,算啦,别老提这档子事啦,闹心,我说,哥们,这是干啥呢,满屋子雾气糟糟的?”
  “怎么,鹿乡你总来,这事还不知道哇,这不是蒸豆包嘛!一进入腊月,俺们鹿乡家家户户便开始蒸黏豆包,每家都要蒸他一大缸,整个腊月和正月俺们这些猫冬的老庄稼人便以这些黏豆包为主食啦,一直能吃到开春种地的时候!”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来的时候没看到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在冒烟吗?”
  “这个,我,我还真没注意,我已经冻得啥也顾不得啦!”
  “哥们,进入腊月之后,家家户户都要买一袋大黄米蒸黏豆包,这是俺们鹿乡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老规矩,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蒸粘豆包,这不,今天刚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大家都比赛似地蒸起黏豆包来啦,据说初八这一天蒸黏豆包吉利,为了讨个吉利,屯子里的老农民差不多都在这一天蒸黏豆包,所以家家户户的房顶都在冒烟!”
  “嘿嘿,鹿乡的老规矩还真不少啊,我只记得每年的四月初八是下酱的季节,每家每户都蒸黄豆做成酱块,然后挂在屋檐下慢慢地发酵,鹿乡的生活方式可真挺有意思的!”
  “唉,哥们,……”老五突然间想起了什么,他爬上土炕点燃一根劣质的烟卷:
  “哥们,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蒸得起黏豆包的,今天春播的时候遇到了罕见的旱灾,俺们鹿乡的高岗地因为缺水小苗一个都没出,全旱死啦,补种之后收成不是很好,产量很低,高岗地的人家今年的年景可非常惨啊!”
  “哦,不是说今年大丰收吗?”我不解地问道:
  “我下车的时候,送粮的车队排得没有首尾,许多人冻了大半宿也没卖上粮,今年的粮食可真多啊!”
  “嗨嗨,我的哥们,我的朋友,你咋说都是城里人,对俺们农村、俺们农民不是很了解,但是比一般的城里人可要强多啦,最起码你还算看得起俺们,经常往俺们鹿乡跑,一来啦就问寒问暖的。哥们,你不懂,粮库的收粮款刚刚下来,只有在这个时候来卖粮农民才能拿到现款,所以大家伙都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粮库收粮的标准越定越高,越查越严,所以一天下来也收不了多少粮,农民们就只好挨冻啦。唉,丰收,丰收,即使真的丰收了又有什么用呢?粮库拼命地往下压价,你看,这么好的苞米连四毛钱都卖不上,我们家今年打了大约一万斤大苞米,你给俺算算帐吧,这一万斤苞米死劲地卖,顶多也就是四千块钱呗。哥们,俺们老庄稼人起早贪黑、头不抬眼不睁地忙活了一大年啊,到头来所有的收入便是这四千块钱啊,还不够你们城里人一个月挣的呢,哦,对啦,你看我这个糊涂啊,这四千块钱哪是什么纯收入啊,嗯,去了这个去了那个,细细一算,还能剩余下来几个钱啊。地租子四百多元、种子一百多元、化肥七百多元、牛具五百多元、拖拉机翻地费二百多元、还有什么村提留乡统筹三百多元、敬老院、学校的费用可都是我们老庄稼人出钱摊啊!”
  “啊,哥们,把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去除掉,这一年到头也没有什么收入啦!”
  “可不是吗,靠种地根本活不了,种地不挣钱,人家加工大米的才挣钱呢,有钱开磨米厂、开酒坊、养牛最挣钱。可是那得需要本钱的,俺们老农民可干不了,眼看着挣钱也干不了,不差别的,就差在没有那么大的本钱。大钱挣不到,那就只好想尽各种办法赚点小钱来维持最低的生活吧,有力气的出去打工,有点本钱又有点能耐的做点小买卖,既没力气又没本钱又没本事的就只好挨饿受穷吃咸菜圪塔啦!年初绝收的那些人家现在的处境最悲惨,当初抗旱保苗时,许多人家雇人拉水浇苗、重新买苗补种,化肥也施上啦,可是到头来还是颗粒无收啊,这得多少钱赔啊!不少人家可是抬钱种的地啊,唉,往后的日子简直不敢去想。
  今年别说蒸豆包,苞米稀粥能喝上流那就烧高香啦,那就得喊毛主席万岁啦!“
  “唉——,原来是这样,好惨啊,农民们真是太苦啦!”我无奈地叹息道。
  “哥们,你是不了解情况啊,有空你到下边的小屯子去转转,去看看那些仅靠种地生活的农民吧,那真是可怜啊,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因为欠收,许多家庭连柴禾都没有多少,这死冷寒天的只好抱脖端腔地守在冰凉的炕头挨冻吧!
  唉,种地不行啊,如果我不开个小饭店,光靠着种那点地这一大家子的人早就他妈的喝西北风去啦!“
  “你的饭店怎么样,挣钱吗?”
  “还行,挣钱到是挣钱,可都是一大把帐单和欠据,平时来吃饭的都是粮库的头头们和乡政府当官的,吃完饭嘴巴一抹大笔一挥便拍屁股走人。唉,不赊不行啊,我的小饭店全指望他们这些人出菜呢。平时的现金收入很少,连买菜都得借钱,憋得蹬蹬紧啊,真是没招没捞的。这不,我准备蒸完黏豆包以后开始出去收帐,我大概算了算,能收上来几万块,来年开春的时候我准备用这笔钱再接着修我的俄罗斯小别墅啊!”
  “老五哇,你家人口不算太多,何必劳民伤财、兴师动众地造这么大的豪宅啊,留着那钱做点买卖、开个商店什么的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