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
作者:烈烈风中
本书根据《姑妄言》改写。原着是一部描写明代万历至清初顺治年间各阶层人民生活特别是南京秦淮河畔下层都市生活的章回体通俗小说。
是清代初年一位“才子”所写的百万字风情巨着。小说对南京秦淮河地区的形形色色人物特别是妓院、赌场及所谓的官宦人家有详尽的描写。原书在清代没有刊印过,只有少量的手抄本流传。作者知识丰富,对社会的观察深刻,对人物的刻画入微,对故事的叙述生动。
姑妄言第一回
为泄王气,开凿秦淮破风水
欲遮丑态,奉承瞽妓图自炫
诗曰:
阿房宫里称佳丽,谁识秦淮艳六朝?
风袅绿杨穿画鹢,月明红粉步虹桥。
沧浪夜夜闻鼍鼓,台榭年年吹洞箫。
最是八行书未尽,渡头又见酒旗招。
这首诗,是古人赞颂秦淮河的。大家都知道,这秦淮河,是金陵城中一条人工挖掘的内河。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在江苏省中部长江的南岸。这里春秋属吴,战国属越。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楚威王曾在这里埋金,所以叫做“金陵”。秦始皇嬴政改名为秣陵,三国孙权改名为建业;这以后,西晋叫建康,东晋叫丹阳,隋叫蒋州,唐叫升州,宋代恢复西晋的名称,仍叫建康府,元代称集庆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建都,又改名为应天府;燕王登基以后,明都迁到北京,这里称为南京,并保留朝廷的建制,清代则叫江宁府。不过“金陵”这一古称,倒是历朝都通用的。
那么,这条河是什么时候开挖,又为什么要叫“秦淮河”呢?
原来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个“善观天象”的太史官上奏,说是金陵城内有一股“天子气”。那时候嬴政自称为始皇帝,满心以为天下是他嬴家一姓的天下,要传给子孙万万世的。他听了这话,生怕若干年后会生出个圣人来,夺了他嬴家的天下,急忙发驾南巡,下令把龙脉掘断,以泄“王气”。于是金陵城内自东至西挖成一条内河,把金陵城分成两半儿,引淮河水灌入。因为是秦始皇所开,引的又是淮河水,所以叫做“秦淮河”。①————————①这一段关于秦淮河的典故,是韩去晶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当地的确有秦始皇开凿方山,西引入江,并命名为“淮河”的传说。后来为与江北的淮河有所区别,改称“秦淮河”。这一段叙述中,有两点不确:第一,秦淮河是自然河流,不是人工开凿的。秦淮河有东南二源,东源出句容县华山(一说为大茅山),向南流;南源出溧水县东庐山(也作东芦山),往北流,二水在方山会合,经南京城内,注入长江,全长110公里。第二绝不可能引淮河水,淮河在江北,秦淮河在江南。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秦淮河从方山到入江口的下游,在秦代经过人工疏浚,并曾命名为淮河,为与江北的淮河有所区别,后来改称秦淮河。
秦淮河东面有三十三洞,但是只通水源,人不能出入;西面有一十八洞,设立水关,可以通船。所以当地有一句谚语说:“三十三天无人走,十八地狱有人行。”
金陵起初不过是个小邑而已,到了吴、宋、晋、齐、梁、陈六朝,都在这里建都,方才繁荣起来,后世称为“六朝故都”。到明朝开国,朱洪武仍在这里建都,沿秦淮河北岸、东岸改筑城墙,外城周长一百二十里,有十八个城门,其中有瑶芳、土桥、凤台、安德等名称;内城周长六十里,有十三个城门,即: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定淮门、清凉门、通济门、仪凤门、仙鹤门、麒麟门、金川、太平门、得胜门、洪武门。真是东龙幡,西虎踞。北面建皇城宫室,又将秦淮河自南至北开拓到鸡鸣山下。鸡鸣山的左面是钟山,因为它的形状像一条反扣过来的船,所以又名“覆舟山”。三国时代孙权为了避他祖父的名讳,又因东汉末年秣陵尉蒋子文追贼到这座山下被杀,孙权在这里为他立庙,所以又名蒋山。后来隋开皇九年在这里设蒋州,也与蒋山、蒋子文的事迹有关。蒋山附近有台城旧基、建章宫、含章殿遗址和陈后主辱井等古迹。山后就是玄武湖。山巅上右有梁武帝所创建的鸡鸣寺。这寺是释宝志也就是传说中的济公所监造,面积不过数亩,但其中周回曲折,深邃得像大刹一般。寺里有志公(即济公)的遗像,漆裹金装,造塔室供奉。山巓左面有明太祖所建的观星台。山下东面有太学,西面是帝王庙、功臣庙、蒋庙、高庙、城隍庙、关帝庙等十庙,金碧辉煌。河岸上有泮宫①。“泮宫”二字是宋代儒学大师朱熹所书。天下的文庙,大殿都叫“明伦堂”,独有这里的孔庙大殿叫“明德堂”,匾上的字,是宋代丞相文天祥所书。文庙的旁边,就是贡院了。又有黄公词、桃叶渡、邀笛步、十景墙等名胜。桥则有青溪、淮清、文德、武定、利涉(是一座木桥)、大中、上浮、下浮(上浮、下浮都是浮桥)、珍珠、莲花、陡门、四象、笪桥等名称,有如飞虹横跨河上,将一条秦淮河装点得十分富丽。真是:十余里楼台夹岸,千百处树木参差。画舫飘游,从朝至暮;笙歌缭绕,夜以继日。普天下人都说这里是名胜地,繁华处。凡是过往的绅衿商贾,无不坐船游览。本处的富贵人家不消说,即便是贫穷的屠夫小贩,也要典当衣物,常常冶游。因此这里长年游人如蚁,络绎不绝。
————————①泮宫——指古代的学校。明清时代各府州县的学宫正门内大都建有“泮池”,养着红鲤鱼,隐喻鲤鱼跳过龙门,就能成龙。
秦淮河两岸的河房中,住着很多美貌的歌妓。或隐约于珠帘之内,或徘徊于花柳之间;或品洞箫,或歌新词;或倚雕栏而献媚,或逞妙技以勾魂;或斜溜秋波,或嫣然独笑。引得这些游人浪子们无不魂迷色阵,骨酥神飞,日夜如狂,四时不息。
后来明太祖升天,太孙继立,燕王朱棣为姚广孝所蛊惑,自北平起兵篡夺了建文的天下,改元永乐。他深恨靖难诸公不肯臣附,于是大杀忠良,男子不分老幼尽数处斩杀戮,妻女不论大小统统籍没为妓。他下旨在金陵城里城外建造重译、石城、鹤鸣、醉仙、乐民、集贤、轻烟、淡粉、梅妍、柳翠、鼓腹、讴歌、南市、北市、清凉、来宾共十六楼,专门给这些籍没来的“官妓”居住,并设教坊司掌管,隶属于太常乐籍。教坊司的主管也是纱帽角带,圆领补服①,不过补子非禽非兽,而是一棵白菜;也有衙门,也有公案,公案上也有朱笔、签筒,公堂上也有吏役、刑仗,俨然像个官员的样子,只是见了嫖客,就自认低人一等,连作揖拱手也不敢,只能弯腰拱背,唯唯诺诺。到了年底,教坊司把一年所收的银两,交到宫中金花库,作为后妃们的脂粉钱,美其名曰“金花银两”。
————————①补服──明清时代的官服,前胸后背都缀有一块用金丝和彩线绣成的“补子”,以区别职务和品级。一般是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因品级而各异:一品官,文鹤,武麒麟,二品官,文锦鸡,武狮子,三品官,文孔雀,武豹子,四品官,文雁,武虎,五品官,文百鹇,武熊,六品官,文鹭鸶,武彪,七品官,文鸂鶒(音xī-chì希翅,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武彪(同六品),八品官,文鹌鹑,武犀牛,九品官,文练雀,武海马。此外,御史、按察使等官员,补子都绣獬豸(音xiè-zhì蟹志)。獬豸是一种传说中的羊形独角兽,能区别是非曲直,见人斗,即触理亏者,因此用作监察、审判人员的标记。文中提到教坊司主管的补服是一棵白菜,未见于典籍,不知真假。
这十六楼,是永乐皇帝专门建造为后妃们渔利的地方,与别处的娼楼妓馆自然不同,真个是雕梁画栋,玉宇琼楼,檐飞走兽,窗现菱花。一到晚间,纱灯照耀,玉烛辉煌,火光荧荧,如同白昼。浅斟低唱,妙舞娇歌,觥筹纵横,丝竹迭奏,朝夕爽心,日夜聒耳。其中美妓,不可胜数。真是古今第一盛迹,也可以说是亘古以来新创的第一奇政了。
古人曾有一诗,感叹这秦淮十六楼的建立:南北繁华十六楼,管弦吹动一江愁。
劝惩自有先王法,罪辱何须及女流。
陌巷花连秦苑晓,歌台莺啭汉宫秋。
当年只为通商贾,不解而今有妓囚。
到了嘉靖年间,说起来也真叫可笑:秦淮河畔,居然又兴出一种瞎妓来。一个女人,五官俱全,尚且有丑陋不堪的,何况少了一对眼睛?至于当妓女的,全靠秋波达意,眉目传情。如果紧闭双眸,又有什么趣味?
相传从前有一个情痴,对一个瞎妓宠爱异常,竟娶了回来,人们都笑他,他却说:“自从我得到了她,看天下的女人无不多了一双眼睛!”这不过是个别人的痴情,当然是不足为训的。那么为什么到了嘉靖年间秦淮河畔会生出这样一种瞎妓来呢?原来其中有个缘故。
那时候,十六楼的风光虽然不像永乐初年那样鼎盛,不过又兴出一个胜地来,名叫“旧院”,也叫“曲中院”。前门对武定桥,后门在钞库街,也就是明太祖制造钱钞的地方。这里妓家鳞次栉(音zhì志)比,屋宇精洁,花木萧疏,画槛雕栏,绮窗丝帏。院中盆景尽异卉奇葩,房内摆设皆古瓶旧鼎,字画悉唐晋宋元,器皿俱官哥汝定①。焚香必凤饼龙涎,烹茶定龙团雀舌②。池中金鳞耀目,架上翠羽传言。太湖石玲珑剔透,枝上花鲜艳可爱。人人争妍献媚,家家斗胜夸奇。有客来访,到门则铜环半启,珠帘低垂;升阶则狗儿吠客,鹦哥唤茶;登堂则假母肃迎,分庭抗礼;进轩则艳妆丫环,簇拥花娘;坐久则水陆并至,丝竹竞呈;定情则目挑心招,绸缪宛转;入夜则拨阮弹筝,搬演戏曲。真是声彻云霄,喧嚣达旦。到了夏天,有一帮油头少年,提篮捧箧,纷纷来到这里高声唱卖逼汗草、孩儿菊、茉莉花。于是娇婢卷帘,摊钱争买,捉腕捺胸,纷纷笑谑。顷刻之间,乌云堆雪,竟体芬芳。
————————①官哥汝定──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四大名窑。官窑有三种涵义:第一种泛指一切官办的窑厂及所烧制的瓷器;第二种指明清两代江西景德镇御器厂所烧制的瓷器;第三种指南北两宋官窑中所烧制的瓷器。这里指第三种。哥窑是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相传南宋时候浙江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都是烧制瓷器的高手。章生一所烧制的称为哥窑,章生二所烧制的称为弟窑。汝窑也是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临汝。临汝宋代属汝州,所以通称汝窑。定窑是唐宋时代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的涧磁村和燕山村。阳曲古代属定州(今定县),所以称为定窑。